學名: Rhamnus alaternus L. 同種異名: 俗名: alaterne, evergreen buckthorn, Italian buckthorn 生物類型: 喬木 銀邊義大利鼠李(Rhamnus alaternus)是一種常綠喬木,原產於地中海地區。1900年被引入澳大利亞和太平洋許多地區,作為觀賞植物,它能夠形成緻密的植群,成為一個入侵海岸和森林的樹種,最終排除了所有其他類型的植被。 物種描述 銀邊義大利鼠李(Rhamnus alaternus)是一種常綠雌雄異株喬木,可以長到10公尺高度。莖粗壯,老株有黑褐色,厚的皺的樹皮,但幼株樹皮是灰白的(通常紫色)和薄的。葉片亮綠色,革質,橢圓形,邊緣往往有鋸齒,有突出的葉脈。不起眼的五基數的花,淡綠色,有清香,直徑3~4mm。花萼的遠軸面一般有紅色邊。果實有光澤,暗紅色,蛋狀核果,長度 7豪米,成熟時變成黑色,含有淡白色的種子。銀邊義大利鼠李(Rhamnus alaternus)一般是雌雄異株(Rottenberg 2000)。不過,也有一些報告認為它是雌雄同株異花和同種族群個別樹木兩性畸形(Long 和威爾科克 1995; Rottenberg 2000)。銀邊義大利鼠李(Rhamnus alaternus)能夠生長在輕微遮蔭或全日照的環境。此物種生長3年後進入生殖期,生長速度相當快(每年增高多達 800豪米)(奧克蘭地區委員會 1999年沃瑟斯龐和沃瑟斯龐 2002; RNZIH 2004)。在意大利南部,雄株生長速度比雌株快(Aronne 和威爾科克 1995)。 出現在: 天然林, 水道, 河岸區, 沿岸地區, 矮叢/灌木, 農業區 棲息地描述 銀邊義大利鼠李(Rhamnus alaternus)是一個硬葉灌木,一般生長在地中海型氣候區(夏季乾旱,冬季間歇性降雨),尤其是沿海地區和裸露的岩石。它也會生長在溪流旁,森林邊緣,島嶼,和灌木叢(奧克蘭地區委員會 1999)。銀邊義大利鼠李(Rhamnus alaternus)也會出現在以下的棲息地類型:叢林,森林邊緣,花園,籬笆,林地,陽光充足的邊緣地,輕微遮蔭區,遮蔭區邊緣(RNZIH 2004;植物為未來, 2002)。在紐西蘭,它是一種沿海地區的雜草,特別是在外島懸崖的暴露面(PIER 2002)。 一般影響 銀邊義大利鼠李(Rhamnus alaternus)是一種入侵海岸和森林的樹木,會形成密集的植群,排斥其他所有植被(北國區域市政局)。因為它的生長速度快於大多數本地灌木和樹木,銀邊義大利鼠李(Rhamnus alaternus)會迅速佔據島嶼,排除所有森林類型中的亞樹冠層樹種,樹冠層較低時也會滲入樹冠層(沃瑟斯龐和沃瑟斯龐 2002)。 用途 在地中海,由於其繁殖力和旱地生存力,銀邊義大利鼠李(Rhamnus alaternus)常被用於重新造林計劃(古利亞斯等人, 2004)。銀邊義大利鼠李(Rhamnus alaternus)被引入澳大利亞和太平洋許多地區,作為觀賞植物(奧克蘭地區委員會, 1999)。在美國,曾評估使用它作為觀賞植物(弗洛伊德1974)和柑橘園的防風林(普拉特1966)。本種也是古代地中海文化的藥用植物(桂樹神和2002列弗;施特克爾等人, 2004)。 地理分佈 原生地:非洲,亞洲和歐洲地中海地區(戴維斯, 1965;塔廷1968;達寧 2000)。 已知引進地區:大洋洲亞太地區(奧克蘭地區委員會 1999)。 繁殖 銀邊義大利鼠李(Rhamnus alaternus)在冬季和初春開花生產果實,春末和夏初時成熟(古利亞斯等人, 2004)。雖然主要經由授粉昆蟲,乾燥的花粉也靠風傳播(Aronne 和威爾科克 1995)。果實內有2至3顆種子,種子被內果皮包住,去除果皮後內果皮會裂開(古利亞斯等人, 2004)。成熟後種子會從內果皮彈出(Aronne 和威爾科克 1995)。在意大利南部,雄株比雌株多,花更密集,每年定期開花(Aronne 和威爾科克 1995)。雌株每隔一年生產果實(Aronne 和威爾科克 1995)。在其原生地馬略卡島,當種子暴露於5°C的低溫時,銀邊義大利鼠李(Rhamnus alaternus)的種子發芽沒有受到影響(古利亞斯等人, 2004)。銀邊義大利鼠李(Rhamnus alaternus)族群成長的限制因素是幼苗存活率和種子散播後被捕食率,而不是種子發芽率(古利亞斯等人, 2004)。 校訂者:: Ryan Stewart Assistant Professor of Horticultural Ecophysiology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Illinois USA
編輯者: National Biologic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NBII) & IUCN/SSC Invasive Species Specialist Group (ISSG) with support from the Terrestrial and Freshwater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System (TFBIS) Programme (Copyright statement)
|
|
最後修改: Thursday, 23 March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