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Orconectes rusticus (Girard, 1852) 同種異名: 俗名: rusty crayfish (English) 生物類型: 甲殼動物 羅洛斯鏽斑螯蝦(Orconectes rusticus)是一個水生入侵生物,垂釣客使用它們當作誘餌而使其蔓延開來。它原產於美國俄亥俄州,印第安納州,伊利諾斯州和肯塔基州並已蔓延至周邊地區,以及美國東北部地區。羅洛斯鏽斑螯蝦是一個富於攻擊性和傳播迅速的螯蝦會取代同類生物,減少植物和無脊椎動物,捕食本地蝸牛,並減少運動垂釣魚類的族群。 物種描述 羅洛斯鏽斑螯蝦(Orconectes rusticus)是一個比較大的螯蝦,可達到 10 cm長,有強大的爪子,表皮黑,兩側的胸甲有銹斑(Gunderson, 2008; USGS, 2010)。銹斑通常是突出,出現在外殼每個邊的外側邊緣,但據報導,有些水域的羅洛斯鏽斑螯蝦並不一定有銹斑。一個鐵鏽色的條紋也出現背部向下延伸到腹部中心。羅洛斯鏽斑螯蝦外表是海藍色,綠色,最明顯的是步足(Wetzel等人, 2004; Gunderson, 2008)。它的爪子是灰綠色至紅褐色,尖端有黑色條紋,相當光滑(Gunderson, 2008; ANSIS, 2007)。雄性的特點是大爪,腿上有鉤,硬的生殖肢。鉤和較大的爪子是用來交配時抓住雌性。相同的年齡的雄性通常比雌性大(Gunderson, 2008)。 相似物種 Orconectes immunis, Orconectes luteus, Orconectes propinquus, Orconectes virilis More
棲息地描述 羅洛斯鏽斑螯蝦(Orconectes rusticus)棲息於永久性的激流和靜水湖泊,池塘和溪流等能提供全年合適水質的地方(Gunderson, 2008)。合適環境底質有粘土,粉土,砂,礫石或岩石,但羅洛斯鏽斑螯蝦幾乎總是出現在基底為卵石和碳酸鹽的地區和偶爾出現在基底為碎石和木質殘礫的棲地(Kershner & Lodge, 1995; Flynn & Hobbs, 1984; Taylor & Redmer, 1996; Gunderson, 2008) 。在其原生地,羅洛斯鏽斑螯蝦喜歡含氧量高的水,溫度範圍為 20~25 °C,但能承受季節性水溫變化 0~39 °C。溫度超過 30 °C時,成蝦會挖掘洞穴,躲避酷暑(ANSIS, 2007)。卵石多的地方可能更容易受到入侵。在密歇根湖,羅洛斯鏽斑螯蝦最常見於深度小於 1公尺的水域,但曾在深度14.6公尺的地方採集到,(Taylor & Redmer, 1996)。 一般影響 羅洛斯鏽斑螯蝦(Orconectes rusticus)會對引入區的生態環境產生各種影響,包括競爭和取代本地螯蝦,捕食蝸牛和本地受威脅的雙殼類,減少植物數量,減少的運動垂釣魚種的豐度,減少底棲動物豐度,增加附著活動,以及其他級聯營養相互作用。羅洛斯鏽斑螯蝦的影響範圍很廣,它的侵略性,迅速擴張能力,密集的族群,並能經由魚餌貿易傳播,使它成為一個非常麻煩的水生入侵生物。 羅洛斯鏽斑螯蝦的侵略性,高適應力,和大的體型,使它能取代本地螯蝦(Byron & Wilson, 2001; Garvey等人, 2003; Garvey & Stein, 1993; Hill & Lodge, 1999; Klocker & Strayer, 2004)。競爭食物使同種生物適應力下降,競爭棲地使捕食壓力增加(Hill & Lodge, 1994)。鏽斑螯蝦取代了整個威斯康星州北部湖泊的原生螯蝦O. virilis,和以前入侵的螯蝦O. propinquus(Byron & Wilson, 2001; Garvey & Stein, 1993; Hill & Lodge, 1994)。除了直接的競爭和取代,研究顯示,魚類和其他食肉動物不會吃羅洛斯鏽斑螯蝦,因為它的體型較大,這可能是它取代其他螯蝦的一個重要原因(Roth & Kitchell, 2005; DiDonato & Lodge, 1999)。在密歇根湖,已知羅洛斯鏽斑螯蝦會和本地螯蝦O. propinquus雜交(Jonas等人, 2005)。在美國東北部,羅洛斯鏽斑螯蝦可能威脅到本地螯蝦O. limosus,它會在遮蔽物競爭中佔盡優勢(Klocker&Strayer, 2004)。 在美國東北部,鏽斑螯蝦會捕食瀕危的原生雙殼類。雖然本地螯蝦也捕食這些雙殼類,羅洛斯鏽斑螯蝦會形成非常高的密度,因此會威脅瀕危的原生雙殼類族群(Klocker & Strayer, 2004; Kuhlmann & Hazelton, 2007)。羅洛斯鏽斑螯蝦也會吃蝸牛,使威斯康星州的鱒魚湖中一個最初被入侵的區域,蝸牛數量從每平方公尺10萬以上下降到5萬以下(Wilson等人, 2004)。相對於控制處理,鏽斑螯蝦減少了美國東北部原生蝸牛生物量 90%(Johnson 等人, 2009)。此外,在整個美國的北部溫帶湖泊,羅洛斯鏽斑螯蝦會和Bellamya chinensis共棲,這是一種入侵蝸牛,其厚殼使羅洛斯鏽斑螯蝦無法吃它。羅洛斯鏽斑螯蝦對蝸牛的捕食壓力,加上入侵蝸牛的競爭和取代,導致原生螺類生物量減少(Johnson 等人,2009)。 羅洛斯鏽斑螯蝦另一個重要影響是減少植物豐度。比較多個湖泊研究證實,羅洛斯鏽斑螯蝦使入侵的湖泊,植物物種豐富度和豐度顯著下降(Alexander等人, 2008; Rosenthal等人, 2006; Roth等人, 2007; Wilson等人, 2004)。在威斯康星州北部,研究發現,沒有鏽斑螯蝦的地方,水生植物增加40~73%(Roth等人, 2007),鏽斑螯蝦入侵的地方,水生植物物種豐富度下降多達 80%(Orconectes rusticus)(Wilson等人, 2004)。 一般認為引入羅洛斯鏽斑螯蝦,也會減少垂釣魚類的數量,特別是藍太陽魚macrochirus和L. gibbossus,因為鏽斑螯蝦會吃卵,也會吃幼魚或和幼魚競爭食物。研究人員計算威斯康星州維拉斯縣的漁業損失,每年約 150萬(Keller等人, 2008)。 羅洛斯鏽斑螯蝦也會造成其他生態影響。羅洛斯鏽斑螯蝦會降低大型底棲動物密度(Charlebois & Lamberti, 1996)。在威斯康星州鱒魚湖,羅洛斯鏽斑螯蝦入侵的湖泊範圍內,蜻蜓和端足類平均豐度顯著下降(Wilson等人, 2004)。 用途 羅洛斯鏽斑螯蝦(Orconectes rusticus)是一種常用的活魚餌。主要經由故意或無意釋放而引入(Olden等人, 2009; Perry等人, 2001;Peters & Lodge, 2009)。羅洛斯鏽斑螯蝦會吃入侵的斑馬貽貝Dreissena polymorpha(Perry等人, 1997; Perry等人, 2000 )。 地理分佈 原生地:美國印第安納州,俄亥俄州,肯塔基州和密歇根州。 已知引進地區:已經侵入原生地周圍許多地區。它已經向西傳播至南、北達科他州,向北傳播至加拿大和緬因州,向南方至田納西州。 管理資訊 預防措施:教育釣客、獵蝦者、魚餌經銷商、教師和廣大公眾,使其瞭解羅洛斯鏽斑螯蝦(Orconectes rusticus)對生態的威脅,將有助於減少其蔓延到新地區的風險(Olden等人, 2006)。監測碼頭,垂釣區,或設置檢查點,以制止使用羅洛斯鏽斑螯蝦為魚餌,也可有效地防止它建立族群(Keller等人, 2008)。明尼蘇達州和威斯康星州都規定,在任何水域引進羅洛斯鏽斑,都是非法的。在明尼蘇達州,售賣活螯蝦作為誘餌是非法的,養殖或捕撈螯蝦,需要經過自然資源部許可(Gunderson, 2008)。有關羅洛斯鏽斑螯蝦的管理規定,各州並不一致。許多州都有專門針對入侵螯蝦的管理規定。然而,這些規定都是在螯蝦已經建立族群之後才頒布。五大湖地區之間缺乏一致性的管理規定,各方面連結都很薄弱,因而成功的可能性不大(Peters & Lodge, 2009)。在威斯康星州,釣魚者擁有任何螯蝦是非法的。在賓夕法尼亞州垂釣者擁有、養殖業者養殖、當做魚餌或寵物出售,都是非法的。在俄亥俄州,從湖中撈取或養殖業者養殖,都是非法的。在密歇根州,養殖業者養殖、當做魚餌或寵物出售,都是非法的。在伊利諾伊州,垂釣者擁有、養殖業者養殖、當做魚餌或寵物出售,都是非法的。在安大略省,從湖中撈取或當做魚餌或寵物出售,都是非法的(Peters & Lodge, 2009) 物理方法:密集的捕撈並不能移除或控制鏽斑螯蝦,但可能有助於減少成蝦和減少一些影響。 一些研究者認為,鏽斑螯蝦族群,是導致漁業管理不良的原因,如果能恢復一些健康的生物族群,羅洛斯鏽斑螯蝦對湖泊的破壞就會少一些。 利用魚類捕食或設陷阱,可能會減少羅洛斯鏽斑螯蝦。儘管兩種做法效果都欠佳,一般認為可以有效減少負面影響,使其族群減少(Hein 等人, 2006; Hein 等人, 2007)。在試驗區使用電網和人工移除,證明可以減少其群群密度,並可能有助於植物復育(Peters等人, 2008)。 在威斯康星州北部的Sparkling湖,使用陷阱抓成蝦以及限制漁業捕撈,增加魚類族群來捕食蝦群,一般認為已有效地減少那裡的鏽斑螯蝦族群。為了保護和增加鏽斑螯蝦天敵的族群,威斯康星州自然資源局,嚴格以法規禁捕小嘴鱸魚。此外,也使用大型陷阱(直徑3.5 cm),並以4~5個冷凍胡瓜魚為誘餌(8~13克每),設置深度約1~2公尺,間隔10公尺,用來捕捉鏽斑螯蝦。經過3年,陷阱和掠食性魚類移除了鏽斑螯蝦很大一部分的族群。使用魚類捕食比用陷阱捕捉有效,魚類捕食會造成其族群生長率大幅下降。研究人員估計,三年內陷阱和掠食性魚類共移除1,212,148隻螯蝦,重達1212公斤。2003年他們總共除去約 55%的族群(Hein 等人, 2006)。在過去 4年,Sparkling湖的陷阱捕獲率下降了95%(Hein 等人, 2007)。陷阱誘捕一般認為在基底為卵石的地方較有效(Hein 等人, 2006)。類似的陷阱誘捕研究發現,被捕獲的螯蝦會阻擋尚未被捕獲的螯蝦進入陷阱(Ogle & Kret, 2008)。 在密歇根州渥太華國家森林公園的渥太華湖,使用電網加上人工移除的實驗顯示,使用電網的區域比未使用電網的區域,較能顯著減少鏽斑螯蝦。Potamogeton richardsonii 和 Elodea canadensis幾天內被移除,使用電網的區域約3週內被移除(Peters等人, 2008)。 化學方法:可用化學方法控制羅洛斯鏽斑螯蝦。然而,目前沒有具選擇性的化學藥劑,可以殺死羅洛斯鏽斑螯蝦,但不會影響其他種的螯蝦(Gunderson, 2008)。評估幾種可能的化學品,發現了一種合成擬除蟲菊酯(Baythroid),以濃度25 .mu.g/L施用最有效,可殺死池塘中全部的鏽斑螯蝦,實驗室測試中也是最具選擇性的(Bills & Marking, 1992)。接近致死濃度的高濃度異丙甲草胺(80 ppb)可能會干擾羅洛斯鏽斑螯蝦接收或回應社會信號能力,因而影響某些敵對行為,可能是可以用來管理控制(Cook & Moore, 2008)。 營養 羅洛斯鏽斑螯蝦(Orconectes rusticus)吃大量的底棲無脊椎動物,如蜉蝣,石蠅,蠓,水生蟲,水蛭,蝸牛,蛤,甲殼類動物,魚卵和小魚(Roth等人, 2006; Gunderson, 2008)。他們體型較大,族群密度較高,新陳代謝較快,因此比大多數螯蝦吃得多。研究人員估計,羅洛斯鏽斑螯蝦消耗的食物,是相同大小的O. virilis的兩倍。羅洛斯鏽斑螯蝦幼蝦主要是肉食,但他們會吃植物碎屑作為補充(Roth等人, 2006)。 繁殖 羅洛斯鏽斑螯蝦(Orconectes rusticus)行有性生殖,卵生。通常在秋季交配,春天產卵,但也會在夏末或早春交配(USGS, 2010; Gunderson等人, 2008)。雄蝦把精子傳送到雌性體內,雌蝦會把精子儲存起來,直至產卵,產卵通常發生在春天水溫上升時。卵是體外受精,附著在雌性腹部的游泳足下面。雌蝦產卵約 80至575顆(Gunderson, 2008)。由於雌蝦會儲存精子,只需要一隻攜帶精子的雌蝦,就可以開創一個新的族群(Gunderson, 2008; USGS, 2010)。 生命階段 羅洛斯鏽斑螯蝦(Orconectes rusticus)的卵孵化約需三到六週,取決於水溫。一旦孵化,幼蝦會抱住雌性的游泳足,直到蛻殼三至四次。幼蝦可能留在雌蝦身邊幾個星期。幼蝦經過八至十次蛻殼才成熟,成熟期最短可能只要一年,但大多需要兩年。羅洛斯鏽斑螯蝦達到成熟時,總長度達到 3.5 cm,最大長度約 10 cm。鏽斑螯蝦一般可活三至四年。成熟的成年雄蝦蛻殼兩年蛻殼一次,雌蝦一年蛻殼一次,因此同年齡的雄蝦通常較大(Gunderson等人, 2008)。 校訂者:: Dr. Brian Hazlett. Department of Ecology and Evolutionary Biolog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USA
編輯者: National Biologic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NBII) & IUCN/SSC Invasive Species Specialist Group (ISSG)
|
|
最後修改: Wednesday, 21 July 2010
|